本报讯 自2016年启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以来,宾川县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办法》相关要求,结合县情和工作实际,强化属地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强化执法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全面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乡镇及龙头企业的职责,共同抓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考核内容,与全县10个乡镇签订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将“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和绿色防控等纳入“十三五”规划。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给予保障,累计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资金达5000多万元。
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监管对象数据库,实行档案管理。建立生产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违法生产经营者将被依法公开违法信息并被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参加各类评选活动。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100%。
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全县1284户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要求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向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索取相关票证,鼓励农户购买农业投入品时索证索票;完善农资经销商台账制度,将经营台账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毒农药管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宾川县生产、经营、使用43种高毒、剧毒和高残留农药。成立农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以20户批发商为主的连锁、统购、统配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比重占全县农业投入品总量的70%以上。今年以来,全县共检测农药质量样本10个,合格率100%;抽查农药标签574个,合格率100%;抽查种子样品67个,合格率99.6%。同时,对县内仅有的1家饲料产生企业和89家饲料经营店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推进。2017年全县抽检农产品15044个,合格率达99.42%。今年计划抽检农产品15000个,其中定量检测600个。1至10月已抽检农产品13856个,合格率达99.55%。县内38户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落实产品自检制度,委托定量检测农产品450个。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强化对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县域内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剂、收购屠宰销售病死动物、伪造冒用“三品一标”产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2017年共查处假农药案4起,处以罚款30340元;今年1至10月共查处假农药兽药案3起,处以罚款11200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基本完善。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投资400万元开发了以葡萄、柑桔、石榴、香葱、大蒜、生鲜乳畜禽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为核心的宾川县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平台,初步建立起覆盖宾川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地编码数据库和宾川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档案数据库,累计导入农产品信息470万条,可溯源到全县10个乡镇、89个村委会(社区)、1212个村民小组、81387户种植养殖户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水果生产上集成推广以果穗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葡萄避雨、性诱剂诱虫、杀虫灯诱虫、色板诱虫等为主的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全县水果生产绿色防控面积达99%以上。
抓实追溯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以县域为单位开发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化管理平台,现已开发企业信息、投入品信息、监管执法、农情统计、安全溯源、检测管理、应急管理、信用管理、协同办公、基础信息、生产档案、溯源信息等12个模块,涉及用户类型26个,使用用户187个,县内农产品营销企业和合作社80%以上实现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抓好品牌创建。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全县共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8个、有机食品32个、名牌农产品1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