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为代表的自热食品,近年来吃到“宅经济”“懒人经济”的红利,搭上发展的顺风车。良好的市场潜力也在改写自热食品行业格局,除了新兴品牌莫小仙、自嗨锅等之外,康师傅、白象等传统方便面企业以及海底捞、小龙坎等餐饮企业也加入进来。 不过,随着巨头的进入,让曾经产品线单一的自热食品企业开始“焦虑”,面对品牌、渠道等方面拥有较强优势的巨头,自热食品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增量。近期自嗨锅推出调味品产品,向着多品类发展;莫小仙推出麻酱面皮、冰粉等更适合夏天品尝的食品。多维度发展,似乎成为自热食品行业的新风向。 业内人士认为,多品牌运作能够让利润点增多,不过新企业快速打造新品牌并不可取。多品牌是消费品行业分散风险、突出不同品类价值的方式,但不是万能解药,对新企业来讲,企业资源的分散,也可能让其在竞争中陷入劣势。 拓展产品品类 对自热食品,很多消费者一定不陌生,自嗨锅、莫小仙等品牌成为年轻消费者眼中的网红,一些影视剧中也能看到。实际上,这些品牌旗下的产品已经不仅仅是自热食品,更多品类的产品开始出现,组成产品矩阵。 自嗨锅近期宣布推出新品牌“小七厨房”,布局复合调味品领域。新京报记者在自嗨锅天猫旗舰店看到,这个新品牌已经上线,以炒菜酱、拌饭酱等复合调味品为主,炒菜酱包括麻婆豆腐、桂花红烧肉、麻辣香锅等10余种产品,即食拌饭酱产品也有多种口味,瞄准家庭厨房使用场景。 如今的自嗨锅正打造“自嗨锅出品”策略,还推出煮面系列子品牌“画面”,子品牌“臭臭螺”也在开发当中。 从“自嗨锅”到“自嗨锅出品”有何用意?自嗨锅创始人蔡红亮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我们是做餐饮这条路的,餐饮的本质就是家中炒、煮、蒸等形式,因此在自热方面,自嗨锅旗下有自嗨锅相关产品,而在其他烹饪方式上,就意味着自嗨锅要拓展出其他品类。” 另一自热品牌莫小仙同样在探索品类扩张。在6月30日举行的一场论坛上,莫小仙创始人王正齐演讲时表示,如果品牌能够持续打造爆品,多做一个品类就会越做越赚钱,高效和低成本是持续打造爆品的关键。在一个品牌很火爆时,就应该马上开始考虑如何打造第二曲线。 根据公开资料,王正齐在今年5月就提到莫小仙将推出麻酱面皮、冰粉等更适合夏天品尝的食品。新京报记者在莫小仙天猫旗舰店看到,莫小仙四川即食冰粉产品已经上架,售价为23.9元起,口味包括红糖、金桔柠檬两种。麻酱面皮的价格8袋合计售价为27.9元。 不难看出,无论是自嗨锅的“自嗨锅出品”,还是莫小仙考虑打造第二曲线,自热食品品牌都在寻求自热食品以外的市场增量。在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看来,上述动作是必然选择,因为这些企业没有把自身的市场做精做透,也没有能力做到,因此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选择外溢。 资深消费品行业投资人吴晓鹏认为,自嗨锅、莫小仙等品牌借助市场红利发展迅速,但消费者对潮品的追逐心态和当前一级市场狂热资本的短期诉求,让不少新消费品牌心态偏浮躁,市场红利期自我感觉良好,快速推出多品类以及进入调味品等行业,加大了发展的风险。 巨头入局竞争白热化 专做自热食品的企业“焦虑”,巨头的进入是重要原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沈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谭斌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八大创新趋势显示,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趋势之一包括自热食品开始井喷。 |